close

*閱讀一本好書的藝術,目的就是要增進理解;閱讀的藝術所強調的是,去培養在適當的時候,提出適當問題的習慣。
  無論讀任何書時,以下的問題都必須反覆在腦海提出:

(1) 書的內容大體上是有關什麼?---你必須去嘗試了解整本書的主題,及作者如何一次發展他的主體。
(2) 作者詳細敘述的是什麼?---他是如何敘述?試著了解其主要觀點、主張和特別的論點。
(3) 這本書是真實的嗎?---是全部真實或是部分?如果你真正的理解一本書,應該具有決定、判斷的能力,只知作者的見解是不夠的。
(4) 這本書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?---假如你能從這本書獲得資訊,你就應該知道其意義所在。
    作者為何認為它是重要且必須知道的?這些對你是不是也同樣重要呢?此外,書本除了供給資訊外,是否對你有所啟發?
    如果是,就須更進一步理解,找出進一步的隱喻和意見。

*從教育史來看,人們總將學習分為兩種,一種是經由教導的學習,另一種則是經由自我發現的學習。
 所謂教導的學習,是一個人以說或寫的方式來教導另一個人。但是沒有人教導,我們也一樣可以學習。
 否則,知識的需求永遠是老套的循環,而無新的開始。因此,發現的學習是必要的;凡是經由探索、
 搜集、研究、深思熟慮而得的知識,不經由別人的指導,就是發現的學習。

*其實,沒有任何一種學習是被動的。這種誤會很難避免,我們不妨稱教導的學習為「有輔助的發現」。
 教學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藝術,我們可舉農業和醫學比照,這也是極富特色的學習。
 醫生能替病人做很多事,但重要的是病人必須自己想痊癒;
 農夫能替他的動物、植物做很多事,卻無法左右它們長得多好、多高。
 同樣道理,老師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,
 但需要學生本身渴望學習,知識才能在的他心中滋長。

*初級閱讀、檢視閱讀、分析閱讀、綜合閱讀

*「以自己的話來敘述」,可用來測驗你對句子涵義的了解程度

*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---找出作品內容的規則
(1) 根據主題和風格將作品分類。
(2) 以最簡短的句子來敘述整部作品的主旨。
(3) 指出各主要部份的條理和關係,並一一擬出每一部分的大綱,如同擬出整部作品的大綱一樣。
(4) 找出作者所要解決的問題。

*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---詮釋作品內容的規則
(5) 從作者使用的關鍵字中找出文字的意義,來和作者達成協議。
(6) 從作者使用的重要句子中,掌握作者得主要命題。
(7) 從思考和過濾一連串的句子中了解作者的論點。
(8) 確定哪些是作者已解決,哪些是作者尚未解決的問題,最後再確定在未解決的問題中,哪些是作者認為他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
*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---評論一本書的規則

(9) 還不能擬出大綱和詮釋內容之前,不要任意同意、反對或存疑。提出個人評論之前,必須先全盤了解你所評論的內容。
(10) 不要盲目的辯駁或異議。
(11) 為了證明你能分辨真知識和個人偏見的差異,當你批評作品時,必須提出批評的證據或理由。


*所謂的主動閱讀並不止於知道作品內容,並且還應該對作品下批評和判斷。自我要求不高的讀者不但做不到這點,
  甚至無法分析、注釋作品內容。有部分讀者不僅沒有努力嘗試去理解一部作品,甚至將之棄於一旁,因此,根本談不上欣賞它,當然更 不可能有批評的思想。

*爭論是一種使別人獲得學習,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學習的機會,一種教導和被教導的學習。


*想像文學並非屬於逃避現實的作品,我們只是要強調思想是無價的。如果說到逃避現實,想像文學應該是更深刻,
 更現實的現實,乃是我們內心生命的現實,對世界奇異幻想的現實。這種幻想境界經常會令我們感到喜悅,而且能夠
 滿足我們內心平常所無法接觸到的感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學習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i45678 的頭像
    loi45678

    🌈Sarah x L'arc~en~ciel🌈

    loi456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