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佳句:

書首頁:
而你,正經受著維特那樣煩惱的善良人啊,
就請從他的痛苦中汲取力量;
要是你由於命運作梗或自身的過錯,
無法找到更知心的人的話,
那麼就讓這本小書做你的朋友吧!

人們要不是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像力去追憶往昔痛苦的回憶,
而是對於眼前的遭遇泰然處之,
那麼人間的痛苦就會少得多。

我懾服於這壯麗自然景物的威力,而深感自己的無能為力。

多數人整天為生活而奔波,花去大部分的時間;
剩下的一點點餘暇卻使它們犯起愁來,
非千方百計打發掉不可。這就是人類的命運呀。

自此,儘管日月星辰依舊悄悄地沿著它們的軌道在奔波,
我卻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,
整個世界全讓我給拋到了腦後。

有那麼一種人利用自己對另一顆心的控制力,
便去破壞人家心裡自行產生的單純快樂,
這種人真是可恨。要知道世間任何的禮物,
任何的關懷,都彌補不了我們頃刻間失去的快樂,
彌補不了被我們的折磨者的嫉妒所破壞了的快樂。

春風啊,你為何把我喚醒......可我的衰期已逼近,
風暴即將來襲,颳得我枝葉飄零!

世界上的一切事情,說穿了全是自欺欺人。一個人要是沒有熱情、沒有需要,
僅僅是為了它人的緣故而去追名逐利,苦苦折騰,這個人便是傻瓜。

誠然,人世間最美好的事、最暖人胸懷的樂事,
恐怕也莫過於看見一位偉大的人,能跟自己推誠相見了吧!

人們全都受到希望的戲弄,全都遭到期望的欺騙!

我在上床時常常懷著一種願望,是的,有時甚至是一種渴望:從此永遠不願再醒來!
因此,第二天,當我早上睜開眼睛又見到太陽時,便感到十分沮喪。

唉,那些一回首就令我十分難過的往昔時光,他們為何又那樣幸福呢?

我覺得,(宗教)它是某些消極者的精神支柱,絕望者的慰藉。

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受完他那份罪,喝完他那杯苦酒嗎?
既然人一樣的上帝呷了一口都覺得這酒太苦,
我為什麼就得硬充好漢,非說這酒是佳釀不可呢?
此刻,我整個人都戰慄於存在和滅亡之間,過去像閃電似的照亮未來的黑暗深淵,
我周圍的一切都在沉淪,世界也將隨我走向滅亡。

 

分析:

真實情強烈的時代精神高度的藝術性,三者結合在一起,就賦予了《維特》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。《維特》不僅只是一部個人的戀愛悲劇,它的價值在於表現了一個時代的煩惱、憧憬和苦悶《維特》有著異常強烈的時代精神,它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時代的普遍意義

 

《維特》出版於1774年,當時歐洲正處在從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的過度轉折期。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新興市民階級已經覺醒,青年一代更是感情激盪,對自己政治上的無權,和社會上受歧視的社會地位深感不滿,強烈渴望打破階級界限,建立符合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與人關係。他們提出「個性解放」「感情自由」等口號以反對封建束縛,以「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」為理想。

 

然而在法國大革命之前,封建貴族的勢力仍然強大,資產階級在與它較量的過程中大多失敗了:德國的情況更為慘烈。面對黑暗腐朽的社會現實,心懷無從實現理想、年輕軟弱的資產階級中普遍滋生出悲觀失望、憤懣傷感的情緒,一時間多愁善感竟變成一種時髦。

 

在這種時代氣氛下產生的《維特》,不只述說了年輕資產階級的理想、揭示了它與社會現實間的矛盾,並讓多愁善感、憤世嫉俗的主人公為這理想的破滅而悲傷哭泣,憤而自殺,以示抗議。《維特》反映了歐洲在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,從中已可聽到狂飆大作前的淒厲風聲。

 

在德國境內,《維特》乃是當時方興未艾的「狂飆突進」運動最豐碩的果實。此運動深受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---盧梭的影響,力求在社會中實現「返回自然」的號召,從而使個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發展。

 

《維特》處處體現著「狂飆突進」的精神,「自然」簡直成了年輕主人公檢驗一切的準:

他投身自然,讚頌自然之美,視自然為神性之所在;

他親近住在自然中的人們---天真的兒童和純樸的村民,鄙視迂腐的貴族、虛偽的市民以及「被教育壞了的人」;

他主張藝術皈依自,讓天才自由發揮,反對一切成規及束縛;

他推崇民間詩人「荷馬」和「奧西恩」,嚮往荷馬史詩中描寫的先民的樸素生活,跟矯揉造作的貴族社會和碌碌為利的市民生活格格不入

他重視自然的真誠情感,珍視他的「心」勝過一切,同情因失戀而自殺的少女和犯罪的青年長工,蔑視宗教信條和法律道德,對阿爾伯特似的理智冷靜之人非常不滿……

《維特》對於「自然」的呼喚,實際上就是在反抗「不自然」的封建社會所發出的吶喊。

至於書中的主人公,那位青衣黃褲的翩翩少年維特,則已成為了世界文學中一個人盡皆知的不朽典型,即為那麼一種「偉大而又渺小,可愛又可鄙的怪人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i45678 的頭像
    loi45678

    🌈Sarah x L'arc~en~ciel🌈

    loi456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